催眠師不能只是追求看到畫面

催眠師在誘導時,不能只是強調視覺化能力,應該要融合五感體驗與情緒感受,讓潛意識深度連結,強化療癒效果,這也是催眠成功的重要關鍵。

作者:李炳龍

催眠課程的2招起手式

剛開始學習催眠的新手會獲得的2項技巧:

• 漸進式放鬆誘導(progressive relaxation induction)

• 引導意象與視覺化的過程

以上這些技巧,不管你後來變得多厲害,都會一直用到。

但是,如果你只會「看畫面」其實是不完整的能力!

如果一個人在轉換意識狀態時,只在意能否看到,而沒有用到其他感覺,例如:聽覺、觸覺、嗅覺、味覺…… 那麼體驗將會變得很弱。

若希望潛意識參與你渴望在現實生活中實現的行為或目標,那麼你需要先理解真實經驗是長什麼樣子?並在進行練習時進行內在模擬。

這意味要讓內在過程盡可能是真實的感受

許多使用的腳本,不論你是事先撰寫好的,或根據客戶訪談和資訊收集所自創的,腳本幾乎都以引導意象或視覺化為基礎

只要催眠師說出類似這樣的話:「請想像你正在吃富含營養的少量健康食物,並且感到心滿意足……」這個過程就已經啟動。

因此,了解如何最佳呈現這些過程,將有助於提升任何腳本的有效性,並引導客戶達到更好的效果。

提高催眠成功率

大多時候,很多新手只專注於有沒有看到畫面,這就像是生活中只有視覺能力,其他感官都未被啟用。

試想一下,你正在一個天氣晴朗的草地上散步,卻

• 聽不到周圍的聲音

• 聞不到青草的氣味

• 感受不到腳踩在草地上的觸感

• 無法品嚐能讓你解渴的飲料

同時,你再想像在這段美好體驗中

• 完全沒有任何感覺

• 沒有喜悅

• 沒有平靜

• 沒有幸福

以上這樣的經驗,勢必會缺乏整體的深度與效果。

因此,真正完整的體驗,必須讓所有感官及感受都參與其中

「看見」與「體驗」的差異

在進行催眠誘導的對話過程中,許多誘導法本身自帶影像的腳本,不過應該要注意讓客戶參與所有感官的運作。

因為在真實體驗中這些是自動發生,但在內在場景必須有意識地關注。

你要有意識知道

• 這個場景聽起來如何?

• 看起來如何?

• 有什麼氣味?

對某人說:「你知道教堂鐘聲或小孩笑聲是什麼聲音嗎?」這是一回事;

但讓他實際想像自己正在「聽見」那個聲音,則是更進一步。

更具體描繪

• 教堂鐘聲的音調是高或低?

• 聽起來細微或是宏大的?

• 聲音是近在耳邊或是從遠處傳來?

• 鐘聲每一下都敲響,還是餘音很快就消失?

這些在現實中會自然而然體驗到,完全不需要思考。

但是,內在創造場景時,你必須刻意模擬這些細節,讓影像與內在體驗盡可能逼真,這對所有感官皆是如此。

當你這樣做的時候,整個過程能夠變得更真實,彷彿是正在發生的經驗,對個人的影響力更大,也因此更快產生更好的成果。

這解釋為什麼很多「混沌魔法師」以「視覺化進行顯化目標」時會失敗,因為你只有「看見它」是不夠的。視覺化必須盡可能成為一場真實體驗。

催眠治療做到如同作夢的感受

就如同在日常生活的真實事件中,人們會自然啟動所有感官,並且產生情緒反應與感受。

這代表在視覺化過程中,客戶也必須實際喚起他們在那個事件或經驗中會有的感受,情感是整個過程中的催化劑。

你試想一下,如果有人經歷一場真實事件,宣稱五感全部都參與其中,卻說毫無感受,沒有情緒反應,這會是什麼情況?

你感受到什麼?這正是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

當我們做白日夢時,我們可以感受到許多東西:

• 看到畫面

• 聽到聲音

• 觸摸東西

• 聞到氣味

• 感受情緒

在夢中,內在場景會比白日夢還要更真實。我們的感受與情緒反應如此真實,即使夢醒後,夢裡的感覺還會留在你心裡,這就是強大的內在體驗。

結語

當你帶著別人做催眠體驗時,要記得:

• 不只問:「你看到什麼?」

• 還要問:「你聽到什麼?」、「聞到什麼?」、「你感覺到什麼?」

讓他們就像親身經歷一樣!這樣,不只會讓催眠過程更加有趣,客戶也能更快達成想要的改變!

你會發現自己作為誘導者,需要花更多時間與心思深入五感細節,不過你也會得到更豐碩的成果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